石性?玉性?那些渐被淡忘的重要和田玉评价指标……
(三)触觉效果
比之于其它珠宝玉石,和田子玉的最大魅力便是入手生温的润泽感,但石性强的子玉手感却难以令人满意。原汁原味的低玉性和田玉的手感几乎与普通鹅卵石区别不大,即使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盘磨也难以得到理想的油润感。
(四)产地
石性强的玉石其实并不存在特定的产地,它们不但产于贵州的罗甸、河北的唐河,辽宁岫岩矿区中的黄白老玉、析木玉,甚至连狭义的南疆矿区所产出的子玉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存在。但这几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有着一定的差异。
唐河料集中体现为局部混杂异物伴随浓烈的沁色,罗甸玉则多表现为整体的乳白混浊,经常内部伴有斑驳的棕褐色水草花状锰铁盐矿物,冷眼望去神似“桂花糕”。
岫岩蛇纹石玉矿区出产的软玉中石性较强的主要集中于其山料与河磨料的皮层,可厚达数厘米,其特点为几乎不透明的土黄色浆石,与玉质部分絮状交织。
新疆子玉中石性较高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其中既有透明度尚可,但玉质已几近粉化,浆石化,又因结构疏松而被外来矿物质沁染的劣质黄沁,也会出现那种结构粗大,近乎顽石的子玉。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大量的俄罗斯子玉,以细腻著称的俄罗斯巴沙料、俄罗斯碧玉中的鸭蛋青,它们虽然视觉效果甚佳,但触觉上依然给人以石性太强的感受,这可能与其成份关系不大,而源自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
(五)人为干御
玉性弱而石性强当然并非上选,但狡狯的造假者却刚好利用它结构疏松、粉质感强的特点,大肆对其进行染色,加工为所谓的红沁、黄沁子玉牟利。同时这一特性也便于人为炖腊注油,以此给消费者造成油润度高的错觉,在实际的购买中这两点我们尤其要小心提防。
(六)另一种为人忽视的石性
有耐心看到这里的同好理当发些福利,上面我们所讲的石性多来自于物质上的碳酸岩与特定的结构,其表现也多为透明度低,但尚有另一种透明度高于和田玉平均水平的现象,同样可以理解为玉性差,它就是青海中灶火主产区所出产的广义和田玉。
该矿区所产出的白玉、青白玉、黄口、翠青、烟青、藕粉料普遍内部水透,表面玻璃光泽强,质地松脆,油润感差、全无脂粉感,老熟气、糯性可言。经测定,我们认为这与其二氧硅含量偏高有一定关系。
这里请大家注意,在以往的宣传中人们通常将此类结论不加分辨的强加在全体青海软玉上,实则青海省内广义和田玉矿区分为几大区域,相互之间多有五六百公里之遥,成矿也千差万别。著名的蓝调黑青、接近于若羌的那个野牛沟料与上述玉质大不相同 ,切不可混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